Videos of goats and chickens 羊寶和雞寶錄影
Chickens 雞
Voice of goats 山羊的叫聲
Goat feed 山羊愛吃的食物
Back Yard Bio-Charcoal 自製木炭
Recipes 中西食譜
Edible Garden 可食庭園
Property Development 買山容易養山難
在美國,幾乎每一個大超市門口,都有好幾台瓶罐回收機,我們可以把玻璃瓶、鋁罐 (如可樂) 等投入,機器會幫忙立刻絞碎壓平。投一個瓶約五分錢,全部投完後,按鈕,就會有張列出金額的收據吐出來,例如若一瓶五分錢,你投入 10 個,就會得到一張五毛錢的收據,憑此進超市購物,可以折價同等金額。最近在討論要把 $0.05 增加為 $0.1,鼓勵大家更踴躍的回收瓶罐。
家中本就不輕易買東西,多以食物與日常用品為主,卽便購買鐵欄、木樁、電腦、燈具‧‧‧也向來以能用 25 - 50 年為基準,所有保證期的單據都妥善收存,東西用壞之後,不是儘量想辦法修復,就是改裝後移作他用。前一陣子為了 Update 超過八年的電腦,跑遍賣場網路,實在找不到適合尺寸的零件,才不得不親自送到政府指定的地點回收。
雖然做了許多年的回收 (包括以前慈濟的舊衣回收),但一直沒有“懷疑”被我們拋棄物品的去處,總以為和政府簽約的企業,會在當地 (無論台灣、大陸、歐美) 有妥善的處理,直到後來常去大陸農村採訪,近幾年許多電視或書籍的報導,才震驚於所謂回收的真相。
這些回收的東西到底去了何處?它們又是被如何處理掉的?
上週 60 分鐘電視新聞雜誌節目, 由一個環保團體出資,帶記者追蹤了一家 「小」公司的高科技產品回收的幕後。從廢棄物被裝上貨櫃卡車 (櫃上有編號),追到海港邊上,這個櫃子被運到了香港,上了船,到了廣州一個鎮上,記者重複唸了好幾次地名,縣長當然不准採訪,還用警力把這批老外記者請 上了飛機,送回香港,不過採訪團腳才落地,一回頭就弄了一輛車,跑回鎮上,只是這次學聰明了,運用關係,鑽進了家家是工廠的現場。
從空中鳥瞰全鎮 (記者有富豪撐腰,包下一架直昇機),到處都是如山的電腦、手機、主機、 銀幕,全鎮毒煙迷漫,河水死寂。鏡頭帶回美國記者訪問醫學、化學等專家,只見個個神態嚴肅,口中說出一連串化學毒品名稱,當鏡頭又回到廣東村民,說出接這 工作的原因,是工資高又好賺的答案時,記者反問:如果揭穿各國 (台灣也有份) 以鄰為壑的內幕,是否相對剝奪貧困村民的生路?專家學者仍滿臉嚴肅的不以為然。
當記者出示照片證據,小公司主管滿臉驚愕,連說簽約是送到美國某處,有設備完善的企業做回收處理,不可能被送到第三國去的。
不知是否有人還記得許多年前東南亞各國 (包括台灣),也是這樣被對待的,低勞力、低成本,換來了萬劫不復的污染。
據統計,美國每個月 (不是一年,是一個月),有 10 萬支手機被丟棄,電腦電視等的換新速度,也足以填滿幾個台灣,這些東西都是不會被大地消化的,這還只是美國境內手機的數字,如果加上全球各國數億人口每 天、每樣物品的消費‧‧‧這些東西,都到哪裡去了?他們不會憑空消失,除了第三國的土地,大家或許還可以去看一下海洋。
我們今天是要坐等政府專家立法綠化,還是從此少買一樣不需要的物品?或許有人指責不消費,就無法促進經濟繁榮。如果哪天環境惡化到自己難以呼吸,病痛纏身,無葯可醫,生不如死,不知繁榮進步的意義何在?
促進繁榮的方法不是只有購物,教那些村民改善土壤,指導農耕,甚至建立真正的回收工廠,訓練村民技藝,就像多年前台灣政府免費推廣農業技術,幫助每個家庭逐漸脫離貧窮。
每個人當下觀念的改變,具體行動推展,皆與自己的現在與未來息息相關,那不是在為別人爭取利益,而是真實的愛自己。
當有一天海邊湧上來的海浪是一堆塑膠瓶罐,頭頂飄過的是陣陣惡臭濃霧,不知我們將何以生養後代,立足地球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