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 1997 年起,花了三年時間,每天開車到處尋找心目中的桃花源。那時已意識到自然能源在未來的重要性,又有蔬果自給自足的考量,因此特別注意水資源;

決定買下此處,正由於它有一口水質清甜的好井,又一 分鐘能出水 60 加侖,因此雖是極難開發的貧石、荊棘、森林坡地,售價又比他處高出三倍,仍然在 2000 年咬牙買下,接管開路。
匆匆七年腁手胼足、一鏟一鋤的開發,證明當初的決定 無誤,如今其他很多地方的出水量不到一加侖,甚至完全枯竭, 只能接 city water (自來水) 的情況下, 我們的水量不但未見減少,水質並越發甜美,許多朋友都愛喝。土地價值更暴漲當時買價的四倍有餘,都是因為我們掌握了水資源的關係。
為了生活,首先整闢了一塊稍平的地出來,蓋工寮、闢菜圃與果園,
森林區完全不砍伐,讓老樹繼續為我們儲存水源。

蔬菜和水果也以自己日常食用為主,多的就用來做成果汁 (例如水梨、梅子、葡萄、蕃茄) 、


曬成果乾 (例如葡萄乾、無花果乾)、

冷藏 (例如藍莓, 小紅莓)、
以下是部分水果和堅果類:櫻桃、李子、梅子、葡萄奇異果 (無毛 Hardy Kiwi)、
葡萄、水梨、 蘋果、杏仁、胡桃、核桃、無花果、小紅莓

藍莓、西瓜‧‧‧ 果醬, 派的果餡
醃製成品, 例如梅酒、紫紅與綠蘿勒香草醋
墨西哥莎莎醬 Salsa、泡菜
因此於 “每一株” 樹的根部,埋設管線「滴水」,用逐漸滲水方式提供水分,然後根據各種果樹對土質不同的需求,分別舖上一層一層的堆肥土壤、河沙、橡樹木屑、或雞、羊、貝殼等肥料土,園中才漸漸有了欣欣向榮的生氣. 果樹種下後,要天天注意澆水、每年重舖有機土、鋤草、翻土、將雜草集中一堆堆做堆肥
蔬果從未有蟲害的煩惱,可能是野鳥眾多,用幫我們吃蟲,交換免費鳥巢成家立業用。但蔬菜就不一樣了,每一季都要重新拔起、播種、育苗,當然有時也有自願冒出的蕃茄、南瓜和西瓜,但基本上想要好的品種,仍然不能偷懶,還是得一歩一 歩自己來。
因此春耕夏耘之後,秋收忙著做各式成品,冬天的小院和小工寮內的窗台與桌櫃,就成了臨時的育嬰房。如果有某個品種特別好 (例如我們每年取種珍藏的無殼南瓜子),就會被年年留種,並與鄰居交換我們想要、但園中尚無的蔬果。「以物易物」在我們這兒仍然是行得通的. 菜圃中,除了給鳥兒吃的草莓區,香草園區,種植例如迷迭香、蘿勒、薄荷‧‧‧等香草之外,
另有兩個蔬菜園區,目前正在開發山羊屋前的一個梯田,準備做第三個菜圃
園中分別有蕃茄、大白菜、清江菜、大小黃瓜, 甜椒
藜麥 Quinoa
南瓜 (可產無殼南瓜子)
Squash 綠南瓜
各式豆類 (做墨西哥雜豆濃湯、或獨門的魔豆湯)、 玉米、向日葵、胡蘿蔔、紐西蘭莧菜、紫芥菜等,供我們食用。
每一樣蔬菜都很爭氣,長的快又大!我們從没來得及吃完過,

去年蕃茄瘋狂的生長,除了幾乎每週朋友來園中現吃、並一人兩大袋的提走之外,
還做了 72 瓶真空裝罐的墨西哥莎莎醬,分送親友之餘,吃了一年還沒吃完, 但仍看著每天艷紅亮澄的大小蕃茄冒出
幸好雞兒們很愛它,就讓它們消化之後,變成雞蛋和堆肥。





除了經過我們刻意栽種培育的蔬果之外,山中亦常有野花、野菜、
菇蕈 (白菇:可趁新鮮、用奶油清炒) 自願冒出,
其中有兩種野菜 (其實本是野草) 比較特殊,分別叫 Nasturtium (旱金蓮, 開大黃花) 與 Kale 羽衣甘藍 (種子像黑芝麻),皆俱抗老防癌功效,
落地即長,不需照顧,又沒有野黑莓的侵略性,能與其它植物和平共存,不但莖與葉可生食,花又開的漂亮,可以放在沙拉裡拌食兼裝飾,非常的 adorable,
因此將它們種在自家院中,子孫綿延不絕。

自去年開始,把 Kale 的種子灑在非常乾枯貧瘠的前後山坡上,結果它僅靠雨水,長的又多又好,因此決定今年幫它把種子播在山羊區,不但日後可供山羊食用,種子並可有更廣大肥沃的土壤生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