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/6/11

Book Review: A Thinker of Emergency Room 開刀房裡的沉思

Handmade Water Ram 自製水力幫浦
Videos of goats and chickens 羊寶和雞寶錄影
Back Yard Bio-Charcoal 自製木炭
Homemade food recipes
中西食譜
Property Development 買山容易養山難

Art Works 手工藝品

成功,往往要靠一百個瑣碎的步驟:腳踏實地、按部就班、不許疏忽、不能犯錯、才能功德圓滿,否則就會功虧一簀。很多事情不是認知的問題,大家都曉得該怎麼做,問題在於執行。(P. 30)

這是作者葛文德醫師 (Atul Gawande) 的第二本書。他是一個很奇特的醫生。說他奇特,乃因很少有醫生能把醫學著作寫的如懸疑小說般的「娛樂」,卻又同時能把醫學史、病理學、實證醫學、醫院管理 法、醫學界的「兩難困境」 (醫病關係、行政與專業的衝突) 等巧妙穿插其間。等你讀完一篇「故事」,其實已經上了一堂完整的人類生產史、傳染病演化史、或解剖、組織、生理學。讀他的書,像在看一部部的電影。當然這 也和他的個性有關。葛醫師是一個興趣廣泛、觀察入微、體貼好奇、喜歡和人聊天、勇於改變
愛好寫作的人。

他的每一篇故事都從一個病例開始,然後在病人等待開刀、轉送別家醫院、或等檢驗報告的同時,葛醫師就開始「述說」相關的專業學理;但因為他擅長安排場景, 你不會發覺你被帶開現場,等到他可能說完一百年來的醫學發展史,鏡頭轉回來,病人可能還没送進開刀房,但是你已經輕鬆的聽完一堂課,並學到相關的「常識」 了。

就拿「洗手」這件「小事」來說,大家知道很多病人其實不是死於本身原來的疾病,而是死於感染嗎?許多人只知道手術房內要洗手及保持無菌,但理解手術前後, 病房或醫院整個大環境衛生的重要性嗎?一個正確且執行徹底的洗手習慣,可以把一個醫院的感染 (死亡) 率從 20% 立刻降到 1%。

醫院其實是一個病毒最多的地方 (喜歡没事逛醫院拿免費健保葯的人,最好三思)。體弱的人十分容易被感染。而阻斷感染蔓延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洗手,但很多醫師 (或你我大眾) 卻不是忙到一個個病人接著看,沒時間洗手 (每接觸完一個問診的病人,都應該要立刻洗手),再不就是認為少洗一次也沒關係。

記得歐普拉脫口秀,亦曾請了幾個衛生專家上節目,探討這個問題,提到家中最髒的地方其實不是廁所,而是廚房和冰箱。如果洗手未執行確實,「病從口入」就絕不是一句口號而已。那麼到底要如何洗手才正確?為什麼要勤洗手?

人類皮膚無處沒有細菌。頭髮、腋下、鼠蹊的數目更多
雙手每「平方公分」有五千到五萬個細菌,而其中有一兩成細菌,會卡在手的皮膚縫隙深處不易去除,這是消毒殺菌的死角,尤其是指甲縫

肥皂所含的去污成分,只能去除黏性不強的灰塵與污垢,因此若只靠一般肥皂洗手,就算
加上用水再沖洗 15 秒,還是無法真正去污除菌的,只 有含氯溶液皂可以做到,還要配合嚴格的程序:1. 卸下手錶、戒指或其他首飾,2. 用溫水潤濕雙手,3. 以肥皂均勻塗抹在雙手和手臂下 1/3 部位,至少搓揉 15 - 30 秒,4. 至少沖水 30 秒,5. 以拋棄式乾淨擦手紙擦乾,6. 拿擦手紙墊著去關水龍頭。而且書中的傳染病專家建議醫生,每看完一個 (門診或病房) 病人 (不只是手術室),都必須按這步驟重洗一次手。

當然,理論歸理論,没一個醫生有那麼多時間洗手,而且太頻繁的洗手會刺激皮膚發炎,因此已改良為使用濃度 60% 的酒精凝膠搓手 (不需用水,且僅需幾秒完成)。但就算如此,在醫院裡推行起來,還是困難重重。這也是「兩難困境」例子之一。最後當然有了解決方法,此法甚至可運用在企業 管理上。亦可說是「觸類旁通」之一
例。

從一件小事觀大局:見微知著,是本書的特點。從洗手看傳染病的防治,從勤勉看小兒麻痺和天花的戰爭‧‧‧
不但說了醫學,也探討了人性與現實社會制度面。

行醫有時會讓人覺得很苦、很無力,不只因為有些病毒或病症很難纏,同時醫療必須團隊作業,像球隊一樣,只是球隊若輸了,大不了丟分,醫療團隊如果輸了,卻是喪命。而且很多
時候碰到困難,無人能助,完全要靠自己解決。這也是促使葛醫生寫作的動機之一,藉經常寫作冷靜思考、集思廣益,教育大眾的同時,也精進了自己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