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仍在社會上工作時,常會碰到一些在時間觀念上,與我大異其趣的人。他們常常「不到黃河心不 死」,非要等事情逼到最後一秒,才開始去做;對我不解的詢問,也總以 “給自己那麼大壓力幹嘛,遲早要做,何必提前讓自己緊張?” 這話就更讓我不解了。不提前做好準備,才是真正的壓力來源。
没做好充分準備,「墨菲定律」常常就會應驗,而沒有備案的後果,就是手忙腳亂、慌裡慌張、滿頭大汗‧‧‧出事的機率 (例如車禍) 大增。給大家的感覺也很不專業。
也有人總喜歡遲到,說法當然不外乎塞車,或臨時多接聽了一通電話,曾有人告訴我,只有小人物才提前或準時到場,君不見達官貴人都是大家已坐定半個多小時 (甚至更久),他才在眾目睽睽下被簇擁著喧嘩進入。我覺得這是最壞的示範,不尊重他人的時間,也代表著不尊重自己。而需要利用遲到來吸引大家眼光的人,更 顯得他內心的卑微。
曾經有個朋友每次相約,不管聚會人數多少,固定遲到兩小時,就算我們故意跟她約定提早兩個小時碰面,她還是有本事遲到,後果當然是大家漸漸就不再跟她來往了。
如果自己第二天有任何約會,所有資料和應帶物件,都一定在前一天備齊,甚至有備案 A、B,以免斷電等意外事故發生。出發的時間,亦以倒數計算,例如若會議在 10 點,從我的住處到目的地需一小時車程,可能的塞車、轉車或突發路況,多加半小時,到場時或許有些對方要求預先參看的資料,加 20 分鐘,這樣算下來,我最遲應該 8:10 出門。
西方社會很重視準時,無論地位高低,有些單位甚至提供意見表,請到訪客戶填寫等待時間多長,如果超過三分鐘,當事人現場碰面時立刻道歉不說,公司客服人員事後甚至致電表達歉意與謝意。
古云:一吋光陰一寸金,雖然不見得實價若此,但若碰到緊急事故、或機緣時刻,你錯過的,恐怕不僅是寸金,而是扼腕嘆息都挽不回的遺憾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